中共在法治、「一國兩制」和文化政策方面的策略

Originally By 新聞編輯  For RTI (Chinese only)
Published: 20 Mar 2025

中共在法治、「一國兩制」和文化政策方面的策略
中共近來一系列對人權捍衛者施加壓力的多層次策略不僅影響中國的法治環境,也對台灣的政治生態產生深遠影響。(示意圖/Pixabay)

中國共產黨近期的一系列言論和行動,展現了其對人權捍衛者施加壓力的多層次策略。這種策略不僅影響中國的法治環境,也對台灣的政治生態產生深遠影響。以下將從幾個方面分析中共的壓制手段及其對台灣的影響。

法治理念的扭曲

人民日報在2024年12月3日發表的評論中,強調執法司法工作要「把打擊犯罪同保障人權、追求效率同實現公正、執法目的同執法形式有機統一起來」。這種表述看似平衡,實則為打壓人權辯護者提供了理論基礎。評論強調要「努力實現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將政治效果與法律效果並列,暗示法律可能被政治需求所操縱。

這種法治理念的扭曲,其影響確實是深遠的。中共將這種政治化的法治觀念以宣傳方式推廣到國際社會,對全球法治理念產生負面影響。這種做法挑戰了三權分立的基本原則,將司法權置於行政權之下,破壞了司法獨立性。對於一些尚未建立健全法治體系的國家來說,這種論調具有一定吸引力,因為它為政府干預司法提供了合理化藉口。

長遠來看,這種法治觀念的傳播可能導致國際社會對法治標準的認知出現分歧,削弱全球人權保護機制的效力。它還可能為其他威權政府提供模仿的範本,進一步侵蝕全球民主法治的基礎。對於台灣等民主國家而言,這種法治理念的蔓延增加其在國際社會中維護民主法治價值的難度,同時也加劇兩岸在法治理念上的分歧,為未來的交流與談判設置更多障礙。

「一國兩制」的再度強調

習近平在2024年12月20日在澳門的講話中,再次強調「一國兩制」的重要性。他聲稱這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並強調要「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這種論述實際上是在為進一步限制香港和澳門的自治權鋪路。

這對台灣政治的影響尤為重大。中共可能利用香港和澳門的例子來向台灣施壓,試圖推銷「一國兩制」模式。然而,香港近年的民主倒退已經讓台灣民眾對這一模式深感憂慮。中共這種強調反而加深台灣民眾對統一的抗拒,進一步推動台灣尋求國際支持和認同。

這種再度強調「一國兩制」的做法,不僅無法說服台灣民眾接受統一,反而強化台灣的民主意識和獨立傾向。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和民主派人士的大規模逮捕,已經讓台灣社會清楚地看到「一國兩制」下自由和民主的脆弱性。這種情況促使台灣更加積極地尋求國際支持,強化與其他民主國家的關係,以抵禦中共的統一壓力。

同時,中共對香港和澳門自治權的進一步限制,也影響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承諾的信任。這不僅會影響到中國在國際上的信譽,也導致更多國家重新評估其對台政策,進一步強化對台灣的支持。

傳統文化的政治化利用

人民日報的評論還提到了「和合」「無訟」等中華傳統價值觀。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強調,實際上是在為社會控制提供文化合法性。中共試圖將這些概念與現代法治相結合,但實際上是在淡化個人權利的重要性。

這種文化論述對台灣的影響是複雜的。一方面,它被用來強調兩岸文化的共同性,試圖在文化層面上拉近兩岸距離。另一方面,台灣的民主化進程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政治文化,這種強調和諧穩定的論述與台灣社會的多元價值觀產生衝突。

中共對傳統文化的政治化利用,實際上是在試圖重新定義中華文化,將其塑造成服務於政權統治的工具。這種做法不僅忽視了中華文化的豐富性和多元性,也與現代民主法治理念相悖。對台灣而言,這種文化論述可能引發更多對文化認同的討論和反思。

台灣社會未來應更加強調其獨特的文化發展路徑,包括對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融合。這能有效導致台灣在文化認同上進一步與中國大陸分道揚鑣,強化其獨特的「台灣性」。同時,這也促使台灣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文化交流,展示其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以此來增強其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結論

中共對人權捍衛者的壓制策略是全方位的,從法律層面到輿論控制,再到文化論述,都體現了其維護政權穩定的決心。這種做法不僅威脅中國的人權狀況,也對台灣的政治生態產生深遠影響。

對台灣而言,這種壓制策略可能帶來雙重效應。一方面,它加強台灣民眾對自身民主制度的珍視,增強台灣社會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共的強硬態度也加劇兩岸關係的緊張,使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尋求更多支持。

面對這種情況,台灣需要在維護自身民主價值的同時,謹慎應對中共的統戰策略。在這種複雜局勢下,台灣也應該繼續支持中國的人權捍衛者,通過各種渠道為他們提供幫助和聲援 ,為推動整個地區的民主化進程做出貢獻,在國際舞台上更積極地發聲,維護人權和法治價值。這不僅是對普世人權價值的堅持,也是對兩岸未來和平發展的投資。

作者》葉七輪  吹哨人連線執行總監

More Posts

中國律師執業的制度限制與壓迫

Originally By 新聞編輯  For RTI (Chinese only)Published: 20 Mar 2025 中國律師的執業行為受到司法行政部門嚴格監管,而人權律師在執業過程中面臨的困境更是日益嚴峻。(示意圖/AI生成) 近年來,中國律師尤其是人權律師在執業過程中面臨的困境日益嚴峻。這些挑戰不僅影響了律師的專業發展,更對中國的法治建設和公民權利保護產生了深遠影響。 法律限制與行政監管 中國律師並非自治群體,其執業行為受到司法行政部門的嚴格監管。《律師法》和《律師執業管理辦法》…

中國律師在非執業活動中的言論自由深受侵害

Originally By 新聞編輯  For RTI (Chinese only)Published: 20 Mar 2025 中國律師在非執業活動中遭受的基本人權侵害日益嚴重,反映出中國法治建設面臨的嚴峻挑戰。(合成圖/Pixabay) 中國律師在非執業活動中的言論自由受侵害情況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律師個人的自由,更反映出中國法治建設面臨的嚴峻挑戰。2024年,我們見證了一系列令人不安的事件,進一步凸顯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法律限制與言論箝制 中國律師在非執業活動中遭受的基本人權侵害日益嚴…

港人回首2024年最痛心事件 年度代表字「鹿」、「充」

Originally By  程寬仁 For RFA (Chinese only)Published: 29 Dec 2024   2024年香港最令人痛心的事件是「47人案」,前香港大學副教授戴耀廷被判重刑。(AFP) 回顧2024年,香港可謂多災多難,其中,最令人痛心的事件,多位海內外香港人士首推「47人案」,並為香港的2024年選出兩個代表字,指鹿為馬的「鹿」,以及充耳不聞的「充」。 47人案 香港版「美麗島大審」 香港泛民主派人士2020年參與立法會泛民陣營初選活動,其中47人被控涉犯「…